咖啡文化“拉花”技术的由来 拿铁拉花专用的咖啡豆推荐

2025-10-18

1683534168554892.jpeg




不少人之所以入坑咖啡,都是从漂亮的拉花造型开始,毕竟每当自己成功复刻出一个精美图案,心中成就感是无可比拟的。那么你知道是谁最先在咖啡上拉花吗?这篇文章为大家讲讲咖啡拉花的历史来源。

咖啡拉花也叫做“拿铁艺术”

拿铁咖啡音译于意大利语的「Caffè Latte」,「Latte」指的就是牛奶。将打发后的热牛奶融入浓缩咖啡中,同时拉出“艺术般”的图案,因此称为拿铁艺术「Latte Art」。


16835342192423be.jpg


早期的咖啡拉花只是简单的”爱心“、“树叶”等图案,随着精品咖啡的发展,世界各地的咖啡师也越来越重视这个技能。他们开始设计呈现更精致的视觉效果,还有一种雕花的技术,利用奶泡和辅料创造出更大胆的图形。

起初咖啡师注重的更多是图案呈献,但经过了行业的发展和消费者的高需求,咖啡拉花不只在视觉上讲究,在牛奶的绵密口感、与浓缩融合的方式与技巧上也一直不断地改进,进而提升咖啡的整体味道,达到所谓的色、香、味俱全的境界。


168353423929b9ca.jpg


拿铁、澳白等奶咖能在社交媒体和朋友圈中火爆的现象,很大程度是因为拉花艺术(Latte Art)加入。谁会不喜欢自己点的咖啡除了有香醇的口感,还有赏心悦目的高颜值拉花呢。

咖啡拉花的起源

一杯咖啡要拉花,当然少不了增压式的意式浓缩咖啡机以及蒸汽棒。二十世纪初意大利米兰的制造商Luigi Bezzera为了更高效地萃取咖啡,发明了第一台半自动蒸汽加压咖啡机,并在1901年申请了专利。后来意大利La Pavon公司收购了Bezzera的专利,还为咖啡机增加了蒸汽棒,于1906年推出市面。


ccef16aac439455.jpeg


虽然19世纪末意大利就已经有蒸汽牛奶的做法,但拉花的出现却是在几十年后,拉花艺术被大众认识要归功于美国人。80年代,大卫·休谟(David Schomer)在美国西雅图摆了个咖啡小摊,某天在制作浓缩奶咖时,碰巧将最后的白色奶沫在液面上形成了“心型”。


16835360112af156.jpg


后来大卫在深入了解当时意大利espresso咖啡的风格与制作技术后,开设了Espresso Vivace,并钻研这种“拉图案”的技巧,提高和培训更多咖啡师制作高品质拉花艺术的能力。80年代末这种装饰有图案的咖啡在美国开始普及,并很快传播到世界各地。

丰富油脂的咖啡豆推荐

除了设备上的要求,想让咖啡带有漂亮的拉花,还需另一个必备因素,那就是丰富的咖啡油脂。


1749875025949d11.jpg


为喜欢油脂与口感的客人制定了一款意式拼配咖啡豆,命名为“商业拼配咖啡豆”,这是由巴西、哥伦比亚的阿拉比卡咖啡豆和10%罗布斯塔咖啡豆拼配而成。


1749875048997268.jpg


这款拼配品尝起来有浓郁的油脂和口感和焦糖的甜感,还带有坚果和可可类、黑巧克力的焦香风味,浓郁且平衡,稍微有一点甘苦,余韵持久,加入少量的罗布斯塔咖啡豆,增添了油脂的丰富度以及金黄色泽,由于量少,也不会改变太多风味。

之所以把这款拼配豆命名为“商业拼配咖啡豆”,是因为用它无论是制作美式还是奶咖都有很好的表现,加上价格的优势,非常适合开咖啡馆时使用。


1734331860440a3a.jpg


而对于口感更醇香的小伙伴,推荐经典意式拼配咖啡,这是一支由巴西、印尼、越南三个产地组合而成的配方,采用了深度烘焙,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突出咖啡的醇香气息,也能让大家轻松萃取出丰富且绵密的咖啡油脂,无论是制作加水稀释的美式还是搭配牛奶的拿铁都非常适合。


17606877467f3f1c.jpg


浓缩咖啡还是用于制作拿铁咖啡的基底,制作热拿铁时往往会“顺带”配上精美的拉花图案。而细腻且丰富的咖啡油脂更容易拉花。表现有油脂的浓缩咖啡能与奶泡更好的融合保持稳定的状态,对于拉花的细致程度与定型是有非常大的影响,若没有油脂的浓缩咖啡虽然也可以拉花,但是拉除的花型略显生硬,且外形粗糙。


17343318862e7315.jpg


另外,因为油脂是由咖啡中的油包裹咖啡中的二氧化碳产生,那么也可以通过油脂的量来判断咖啡豆是否新鲜,油脂越多,咖啡豆越新鲜。也正因为知道,对于拉花而言,新鲜烘焙的咖啡豆是首要条件,所以咖啡豆都是保证5天内新鲜烘焙的,当从物流处收到咖啡时刚好在最佳赏味期内,这样是希望每位客人能喝到风味最完整的好咖啡。




PS:以上内容来自咖啡网,仅用于学习分享,如涉侵权,请联系删除,谢谢!

阅读1
分享
写评论...